close

主理:鍾豪俠牧師 (泰雅爾中會豐山教會)

經文:腓立比書12127                                                            

 

聖詩:148204508

啟應:20

呼召:詩篇九十六篇1~4節

 

 

前言:

 

人的一生都是在做選擇。有時是別人替我們選擇,但有時是我們自己選擇。小時候,父母為我們選擇學習的學校,長大後我們自己選擇社會上的工作;我們也自己選擇結婚的對像,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就是會有許多的選擇,所以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在選擇的過程。但是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會造成不一樣結果。

 

1941年7月3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威辛集中營有一個囚犯逃走了。在集中營規定,一個囚犯逃走;就要用十個集中營的囚犯來抵數,而抵數的死囚們更要被關進一個特製的水泥地堡讓他們活活餓死。那一天全集中營的囚犯都被召到廣場去:他們站了一整天:又熱、又渴、又怕。最後負責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德國營長終於出現,他一邊踱步,一邊隨手挑出十個要處死的人。有一個名叫加容尼策克的囚犯被選中了;而被選中的加容尼策克絕望的喊道:「上帝可憐我的妻子、我的兒女啊!」突然間有一個人站出來,那個人其貌不揚、並且戴圓圓的眼鏡。「你這條波蘭豬在幹嘛?」德軍營長咆哮道。而那位站出來的人回答:「我是天主教神父,願意替他受死。我已經老了,這個人有妻有兒……,我沒有親人。」站出來的是麥斯米林神父。「可以!」營長也不抬頭,說完就走了。當晚九個男人、一個神父給關進地堡。通常給關進地堡的人臨死前都會狂性大發、互相傷害,可是這一次不同了,卻一起唱詩禱告。兩個禮拜過去了,三個男人和麥斯米林神父仍然活著。但是後來地堡要空出來別的犯人、所以在那一年8月14號下午12時50分,四個仍未死去的犯人,他們在神智清醒的狀況下給注射酚處死;然而麥斯米林神父死的時候不過四十七歲。

 

1982年10月10日,羅馬聖彼得大廣場上聚集了十五萬人,其中有加容尼策克加容尼策克的妻子、兒女、並他們兒女的兒女;麥斯米林神父實在沒有白白喪命,因他四十年前的代替加容尼策克的死,眾多生命得以繼續下去。當時天主教教宗就麥斯米林神父的死論道:「麥斯米林神父的死戰勝了人世間的憎恨,就像主耶穌基督的死一樣。」在這個故事中,麥斯米林神父的代替加容尼策克的死,着實讓我們看到也經驗到了上帝的愛。這是麥斯米林神父的選擇,而他的選擇讓我們看見了基督犠牲的愛。他的選擇很有意義,而他的行為讓當時他的存在變得更有意義。 

 

一、             活出基督就是選擇為祂受苦

 

  腓立比書12127節呈現了保羅對於某些事的選擇態度與想法;只是這個選擇對他來說是困難的。對於保羅來說,可以離開人世與基督同在是好的無比的事;也是他所盼望的,只是如果留在人世能賜福世界的人;以及能扶持弟兄姊妹的信仰成長,則他是願意留在人世,然而保羅願意留在人世着實是因為知道他活着是為了基督的緣故;這也是因為基督在保羅的生命裡活着的證明;當然留在人世祝福人群也是保羅存在於世界的目地以及使命;不過這種留在世界祝福人的使命不是一件簡單與舒服的事,反倒是一件受苦的事。看到保羅為了祝福人群;他願意留在世界與人一起受苦,這就好比是上帝因為愛世人的關係,而選擇自己道成肉身成為人的樣式;並為了世人能與祂恢復合誼的關係而選擇受苦;並為人罪的關係而付上死的代價;我們也從耶穌的受難過程中經驗了基督倒空祂所有的能力的特權,基督在受苦中堅持;只為了人能得到救贖的益處;而腓立比書中的保羅也是擁有如此的心腸,因為耶穌基督在保羅的生命中活着,這也是保羅存在於世界的目地以及意義。

 

二、             基督徒的生命與特權

 

  保羅在腓立比書信中也提醒了我們一些事情,即跟隨基督的我們生活行為要合乎福音的要求。幾年前認識一個宣教師的朋友,他告訴我世界上最好的福音宣揚方式是每一個基督徒生活行為合乎福音的要求;即合乎上帝的教導,而這生活行為的呈現是基督信仰的見證。原來有傳福音責任的我們,其實不用去學習多深奧的宣教方式,乃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活出信仰;就能讓他人因看到我們的生活行為而認識了上帝。

 

  不過,生活行為要合乎福音的要求不是一個容易的事,因為這代表我們要與世界的錯誤觀念、習慣等爭戰,腓立比書130節中我們可以理解保羅認知在世界面對信仰的追求;就是不斷爭戰的過程。有一位很有名的台灣富豪,他有一些觀念牧師不是很認同,他針對公司內部員工的職等要向上爬升說了以下的話;他說:「爭權奪利是好漢;開疆土真英雄。」,對於基督徒而言,爭權奪利不是我們的信仰特質,更多乃是犠牲奉獻,就像是麥斯米林神父;他選擇了為加容尼策克承擔死亡,就像是保羅;他選擇了留在世界與人一同受苦,就像是基督;祂選擇為人而走上十字架上。許多的例子都顯明了基督信仰的特質不是爭權奪利,乃是犠牲奉獻。所以面對這個世界上許多與信仰對立的觀念,着實是跟隨基督的我們該警惕之事,而這也顯明出在生活行為要合乎福音就是與世界錯誤的觀念、習慣爭戰。

 

  從麥斯米林神父的故事;保羅的選擇;以及耶穌的為人受苦,我們也可以發現相同的生命特質;這個生命特質就是犠牲與奉獻,原來跟隨基督有一種特權;這個特權就是不單單是因信而擁有上帝兒女的身份,也因信的關係擁有為上帝受苦的特權。那一位現今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的保羅,就是知道基督為了世人的關係願意受苦,而保羅裡面的基督也引導他為世人受苦,這個受苦是一種特權,這個特權也是擁有愛的特權,而這個特權是給每一個跟隨基督的人,也包括在現代的我們。同時,當我們將這特權顯明出來時,我們就呈現出存在於這個世界的目地與意義。 

 

三、             基督徒與教會存在的目地與意義

 

  我們因為信仰上帝的關係,活着就要行出合乎信仰的事,因為信仰上帝是我們的選擇,而這個選擇必要造成一個結果;即我們要活出信仰,而這結果也會導致他人因此而認識上帝。麥斯米林神父的故事是不是讓我們認識了上帝呢?當然是,在麥斯米林神父的犠牲故事,我們經驗了真實的耶穌基督為人犠牲的那份愛,也藉此也看見了一個基督徒存在於奧斯維辛集中營中的意義。保羅若能選擇離開人世與留在世間;他也着實的會選擇留在世界與人一同受苦;因為他生命中的基督也會如此選擇,而留在人世幫助他人信仰成長,是他的使命;也是他存在於世界的意義。跟隨基督的我們也是應該如此,活着就應該活出信仰;也就是活出基督的生命,我們要藉此活出基督的生命來祝福人群,也藉此讓他人看見福音,並認識上帝,同時藉此榮耀上帝,這是我們成為人的意義,也是上帝選召我們成為祂兒女的意義,當然有時也會因此的受苦,但這種受苦是一種特權;這呈顯出我們的確擁有基督愛的生命。

 

  豐山教會現在面對建堂的過程,雖不知道會什麼時候完成這個建堂工作,但是我們了解我們的目的,其實就是讓教會札根於當地,因為教會預備要成為當地人們的幫助。三十年前豐山教會被設立,然而;設立教會的弟兄姊姊當時單純為了能有一同敬拜上帝的機會與地方而設立教會;因為當時從部落來到都市的原住民弟兄姊妹不願在都市生活中失落信仰,於是設立教會滿足了他們堅固信仰的渴望

 

,然而三十過去,教會開始思考設立的目地,在信仰的提醒裡,我們發現了教會社區的需要,許多的弱勢家庭、被病痛折磨的人們、無人安養的老人們、生命失序的朋友們,原來教會不單單只是為了要滿足從部落移居至都市的原住民弟兄姊妹們信仰上的需要,乃是也為了在這地區的所有受苦的人而存在,於是豐山教會弟兄姊妹為此而決定札根於此地,讓教會與這地區的人們一起受苦,讓教會幫助這地區的人們成長,也藉著許多的服事,讓他們經驗上帝;認識上帝。這是豐山教會的選擇,我們雖然從部落移居至都市,但是我們不再想回去部落之事,乃是存在於教會設立的地方;我們願意與這地區的人一同受苦、成長,這是我們的選擇,也是信仰提醒我們而引導我們做的選擇,因為教會存在於這個地區有她的意義,就讓她存在的意義呈現出來,相信這是上帝讓豐山教會三十年前被設立的目地。

 

最後,用腓立比書110節來鼓勵大家;即「使你們能夠選擇那最好的,這樣,在基督再來的日子,你們會純潔無可指責」。願我們知道選擇那最好的就是成為一個活出信仰的基督徒與活出信仰的教會,並且顯出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大意義;願上帝賜福您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church18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