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 劉耀義傳道師
題目:巴別塔
經文:創世記11章1~9節
從創世紀一開始我們可以一直看到人類犯罪的慾望跟衝動,從亞當開始到我們現在,人類一直再犯下各種的罪。甚至我們每天都在犯著罪,其實這犯罪也不是我們願意的,因為繁衍後代跟生存的需求人類有性衝動、吃東西、與別人競爭、比較的慾望等等,讓人類很多的本能的需要。本能的需要讓我們可以活下去,但也會讓我們犯罪。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人類需要慾望,慾望是我們生存的原動力,但是慾望也有可能會摧毀我們。
慾望也可能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所以人類每天都活在這類的煩惱之中,都活在內心自我鬥爭的裡面。不過耶穌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方式,耶穌說:「我心內溫柔謙遜,恁背我的軛,來對我學」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馬太福音十一章29-30節)。這代表人類要靠自己或者自我的修練就可以克服慾望是不可能的,像佛教追求的是無我,沒有我這種東西,什麼都是空的。像前一陣子很有名,看到老公出軌,那是眼睛業障重,假的。聽起來很好笑,卻也會讓我們想到我們自己把上帝變成有應公上帝,鑽石會出現在腳踏墊上面。
如果我們把自我的慾望建構在神明身上,那我們只是把上帝變成另外一個有應公而已,就像我們一句聽起來很好笑的禱告,賜我吃,賜我穿,賜我欠錢不用還。
今天巴別塔的故事其實是另外一個慾望的故事。
首先一講到巴別塔,我們腦海中就有故事或者是圖像浮現,這可能是我們從主日學開始一直聽到很熟悉的故事。一群人想要讓自己出名和以免被分散所以要建造巴別塔。但是耶和華說,「看啊!諸個百姓攏合一,言語亦一樣,現今已經起手做此個事,以後in所欲做的無一項會禁止(台)。看哪,他們都是一樣的人,說著同一種語言,如今他們既然能做起這事,以後他們想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了(華)。」所以他們便失敗了。
第一我們可以想的是上帝的意思是指說一群同心協力的人可以做到任何事情。第二是為什麼上帝要打亂一群同心協力可以做到任何事情的人?
如果我們來對照〈創世記〉十章的列國名冊與11章的巴別塔故事,我們也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台南神學院副教授羅光喜牧師曾講過,首先,《聖經》書寫者要大家知道天下人的口音言語本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在〈創世記〉十章中記載了挪亞的兒子閃、含與雅弗的六十四個子孫,「各在自己的部落、國家居住,各族使用自己的語言(華)。各照in的宗族、in的腔口(khiuⁿ-kháu),佇in的地土、in的邦國(台)。」。這經文指出,出於同一個祖先挪亞的子孫,不僅可以各自立國,並且各宗族還發展成有各宗族的口音或語言。若如此,在十一章中,天下人的口音言語是如何變成一樣?譬如說,現在說中文、英文、德文、阿拉伯文……的各邦國,如何能變成口音言語都一樣?方法無他,就是選擇某一語言來取代其他語言。而這一語言,若非因強勢文化或國勢來吸引人學習,便是以強力兼併他國後,壓迫其他國民來學習。但是以前者的方法是不能達到使大家的口音言語都一樣的,因為語言的學習需要有需求動機與時間。而後者之方法,就是以強力兼併他國後,壓迫其他國民來學習統治者的語言,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像台灣,在日據時代就以日語為國語,在蔣介石統台時代就以北京話為國語。
而且《聖經》原本是用希伯來文、亞蘭文、與希臘文所寫成,後來才被翻譯成種種其他的語文。很不幸地,用來寫載《聖經》的語文中,除了希伯來文原典與各母語譯本外,其他的語言都是強權帝國統治者或殖民者的語文。《聖經》的成文與譯文,一直脫離不了使用強權者的語言。到某個程度,《聖經》經文也難免含有強權者的語意,或被強權者利用而成為統治工具(例如,拉7:26凡不遵行你神律法和王命令的人就當速速定他的罪,或治死,或充軍,或抄家,或囚禁(華)。見若無欲趁你的上帝的律法及王的律法,就著小心定伊的罪,或是互伊死,或是充軍,或是抄家,或是關監(台)。)。但是,也就是在強權的不義統治中,《聖經》以強權者的語言,述說著上帝公義、慈愛與聖潔的神性和作為,以及通過耶穌對人世的拯救。
在人的強勢與統治中,透過耶穌的愛的拯救改變了強權語言的統治,反而展現出上帝無限的慈愛與公義,變成了一種救贖。就像是十字架與十字架上的釘子看起來很殘忍,卻在耶穌的愛之下便成了愛的象徵。
那今天巴別塔的故事上帝打亂這群象徵統一帝國的百姓,是讓這世界有多樣性,並且把單一的殘忍變成多元的文化。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是右撇子,就要求左撇子的人要用右手寫字,並且把左撇子當作是不正常的人。
今天會有巴別塔,就是一群有慾望的人想要攻擊並佔有別人並把其他人都變成跟自己一樣,講同一種的語言,並透過巴別塔來展現自己的強大而且是想要像上帝一樣的象徵。
今天當我們心中沒有愛,只想要讓對方跟自己一樣,我們就是再造自己的巴別塔,因為我們會以自己為準則,而忘記多元的美麗。這世界講求效率,效率很好,只是在家裡面講求效率的話,我們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柯文哲說家裡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那不知道我們會怎麼形容教會呢?在教會裡面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為什麼無解呢?因為我們大家心中都有答案但是都不太敢講。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並沒有要求統一的答案,來教會很少得到解答,因為你的心中會一直產生更多新的疑問,並且在每個人不同的尋求信仰的問題當中看到上帝的作為。這代表我們的信仰越來越好,如果我們都沒有疑問,就很像是溫水煮青蛙。我們固化僵化,只是來教會做禮拜,講道的時候順便補個眠。
所以我們看聖經看不懂,會想要問更多的人,或者是每一次看聖經你都有不同的體會,是信仰進步的表現。我之前神學院的梁哲懋老師有說過,讀聖經要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當我們信仰越來越好,我們只會找到更多的解答,越多的疑問,上帝這麼大,我們每一個人經歷上帝的經驗只是一個點,一間教會經歷上帝的經驗只是一個線,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經歷上帝的經驗只是一個平面,但是上帝不只是球,祂超乎我們的想像。
我們不要把上帝侷限成巴別塔單一的上帝,並把教會變成沒有多元的聲音與想法,如何在不同的想法當中尋找到共識是很困難要花很多時間,是需要我們一同來學習的。
留言列表